铝道网 > 铝锭行情  >  国际行情 > 国际金属市场 > 8月11日国际金属市场行情

8月11日国际金属市场行情

2011-08-12 00:00:00 铝业行情

纽约8月11日消息,纽约商品交易所(COMEX)期铜11日收盘从近期的跌势中回升,因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股市劲扬提振了市场人气。

基准期铜合约自5日以来首次收于4美元/磅心理关口上方,在美国信贷评级遭调降和经济忧虑加重之后,期铜奋力上扬。

亚洲隔夜对金属的强劲需求为市场增添了强势,因铜受益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中间价创汇改以来的新高。

Mitsui Bussan Commodities分析师伦农(Justin Lennon)表示,“国内汇率走强令购买铜更便宜,因为这会增强其在海外市场的购买力。”

美国就业数据好于预期提振股市,铜追随股市走高。据美国劳工部(Labor Department)的数据,美国8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4个月来的最低水平。

最近数日介于暴涨和暴跌之间的道指下午早些时候上涨近400点。

Pioneer Futures资深分析师迈耶斯(Scott Meyers)表示,“铜是一种真正的工业金属,其走势与道指走势密切相关。”

交易商关注经济增长的指标,因经济疲软可能会降低使用铜的消费品的需求。

Heritage West Financial Inc.分析师普莱斯顿(Ralph Preston)表示,“铜的走势与股市亦步亦趋,但从技术角度上看,铜后市的走势仍完全倾向于下跌。”他认为11日的走势仅是一次暂时性反弹,期铜需要收盘突破4.09美元/磅才能暗示会持续反弹。

交投最活跃的COMEX 9月期铜收涨12美分,涨幅3.1%,报收于4.0085美元/磅。

交投清淡的COMEX 8月期铜收涨11.9美分,涨幅3.1%,报收于4.0045美元/磅。





以下为COMEX 8月11日铜库存数据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品种 铜
注册仓单 73,524短吨
注册仓单变化 -62短吨
非注册仓单 9,675短吨
非注册仓单变化 +242短吨
库存总计 83,199短吨
库存变化 +180短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伦敦8月11日消息,期铜周四大幅收高,仅为本月第二次,录得近九个月最大单日上涨,受美国和中国的正面经济信号提振。

美国债信评级遭调降和欧洲债务危机扩散担忧一直拖累人气,不过人民币升值和美国就业数据相对正面创造出罕见的乐观情绪,令人气有所恢复。

"短期来看,期铜和股市都认为近期的低位是短期底部,除非低点被破。"金融服务企业Sarhan Capital首席执行官Adam Sarhan称。

尽管收高,本周期铜仍下跌1.7%,年初至今下跌约7%,一些投资者买入,因认为铜的基本面仍强劲。

"中国需求巨大,料抵消西方经济体需求下滑。"Distinction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长Ana Armstrong表示。

"铜价大幅下跌是很好的买入机会。每次大跌投资者都应做好准备入场,因为全球增长前景仍十分强劲。"

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三个月期铜大幅收高286美元,或3.3%,报每吨8,881美元为2010年11月4日以来最大单日上涨。

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(COMEX)指标9月期铜跳涨12美分,或3%,报每磅4.0085美元,盘中交投区间为3.8560-4.0360美元。

路透商品专家Christopher Henwood认为,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,铜价可能低见3.40美元。

COMEX成交量为66,500口,较30日均值高约40%,不过仍低于上周五创纪录的98,079口。

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周四即期汇价收创逾9个月来单日最大涨幅,并随中间价一道再创历史新高。尽管国际美元大涨,但人民币兑美元仍逆市大幅上扬,且中间价连日跳涨,显示人民币有明显的加速升值迹象。

"这表明中国政府完全放心通过内需拉动增长,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降低,可见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有足够的信心。"花旗分析师David Thurtell指出。

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,8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39.5万人,为四个月低位。

"我们猜测本周馀下时间商品走势仍将追随股市。尽管昨日股市和商品市场走势背离,这种情况长时间持续的情况非常少见。"MF Global分析师Edward Meir在报告中写道。

LME铜库存为463,150吨,注销仓单为8,300吨。注销仓单占总库存的比例为1.8%,为2010年2月以来最低。

三个月期锌上涨86美元,报每吨2,186美元,从2,000美元附近的关键技术支撑位反弹。

声明: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的原创内容。来源未注明或非铝道网的文章,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决策建议。